80年代的邻居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06-11 发布者:遇见生活 点击:0次
80年代初,我父亲的单位分房子,那是两栋5层高的红砖单元楼,那时我才刚上小学,高高兴兴的从以前的筒子楼搬到了一个两居室的单元房。几年后我家又调整到一个三居室70个平方,那时的房子没有厅,就是三个卧室,南北通透,在当时看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住房条件了。我父母这一住就是二十五六年,直到现在我母亲还住在那里,与那里的邻居(都是我父亲单位的同事)友好和睦的相处了多年,以前我见到的都要叫叔叔,姨的,都是看着我长大的。
前几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说,一楼的楚老师也走了,说上个月出门还碰到他,跟他聊了两句,也没听说得什么病这就走了,心里不是滋味。说现在我们这个单元都没老人了,那不就是出租,要不就是卖了,出门都很难碰到熟人了。
和妈妈打完这一通电话,我脑海里象过电影一样,回忆起了我的这些老邻居,现如今我家这个单元,1-4层,我爸的同事们在近十年内都离世了,有的还是夫妻二人(楚老师就是)。今年还走了一个,是疫情期间走的。这些都是我从小认识的叔叔阿姨,想起小时候一到过年,我们这里可热闹了,楼上楼下互相串门拜年,平时谁家有个事,都主动帮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家的邻居刚叔,人很和善,总是笑眯眯的,一到过年就给我家送自己炸的排叉,很香。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很腼腆,很怕见到熟人打招呼,他总是见了我,主动和我打招呼,姑娘呀,回来了,上学去。等我二十多岁了,我找对象的标准希望像刚叔那样是个和善脾气好的人。后来他儿子在北京定居了,他和老伴就把房子卖了,跟儿子一起生活去了,但我们两家一直有联系,大概五六年来,癌症去世了。我难受了好久。
我的父辈们就这样在这栋楼里纷纷逝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更替延续,家属院里的老人越来越少,出来进去的看到的都是陌生人。我也劝我妈卖了,再买套电梯房,她舍不得,说这里交通方便,哪里都熟悉,房子户型好,冬暖夏凉。我心里知道除了这些好外,还有就是她对这里浓浓的感情,深深的眷念。这是她一辈子的家。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俞敏洪祝贺董宇辉
下一篇:
川美毕业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