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公关负面消息belike
发布时间:06-14 发布者:深圳之窗 点击:0次
昨日,想要“黑”Uber的神州租车被自己狠狠地黑了一把,Beat U系列广告引爆舆论,恶评如潮。刺猬君为你梳理神州专车“黑”营销始末。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王宁
1神州专车的“黑”营销 25日,神州专车以一组“BeatU我怕黑专车”的广告剑指Uber,海报上各行业名人手持带有“U”字母的警示牌,并配有略带攻击口吻的文字。广告暗示Uber专车是黑专车,将炮火对准了Uber的安全、隐私和遇险理赔等问题。
这组攻击色彩明显、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广告在微博上瞬间引爆舆论,一时间恶评如潮,网友纷纷指责神州违反商业伦理、恶意诋毁竞争对手、营销无底线。眼尖的网友还发现,在吴秀波的海报上“蜀黍”被写成了“蜀黎”。恶性攻击再加上错别字暴露智商,神州专车被狠狠地吊打了……
1. 队友切割
神州租车的BeatU海报发布不到两小时,代言人之一知名财经媒体人罗昌平发博回应代言一事,并表示不赞成这种传播方式。随后海清等代言人也相继删除了广告微博。
2. 网友抵制
神州专车广告迅速上升为公共事件,网友发博声讨、抵制神州专车,@鹦鹉史航、@王小山等多位微博名人利用“神州体”P图表明抵制立场。
3. 企业借势
热闹闹得这么大,企业也来借东风。搜狗抓住了文案中的错别字,既宣传了品牌也表明了态度,称得上是一次优秀的借势营销。
舆论抵制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从危机公关角度讲,此时涉事企业要么选择缄默,等待舆论平息,要么出面道歉,做得好的话挽回声誉也不是不可能。然而神州专车选择了第三条道路:逆流而上。下午16时许,神州专车微博回应:
“①把怪蜀黍写成怪蜀黎的文案狗,正在被惨烈吊打中……②本来想和u玩壁咚,结果完全壁duang了……③不相信u天生具有舆论豁免权!现在信了……④我们的价值观很正,永远永远抵制黑专车……⑤永远相信:安全的专车就是神州……”
首先,“吊打”“壁咚”“duang”等网络词汇在微博上十分常见,然而在当下的语境中并不合适,容易给人不严肃、不真诚的感觉。
其次,危机公关具体操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神州回应的第三点上,颇有些不嫌事儿大的口吻,直接扯上舆论豁免权,几乎相当于直接向网民宣战。
再次,抵制黑车的价值观自然是正确的,但舆论反感的并不是抵制黑车,而是以令人不适的道德优越感打着抵制黑车的幌子对对手进行商业诋毁。
最后,回应中“永远永远抵制”“永远相信”这样偏感性的措辞显得怨念十足。
不久后,一直沉默的Uber终于发声,以答对“怪蜀黍”送优惠券的形式进行回应,尽管并不十分巧妙,但是也算得体。如果Uber进行强烈反击的话,那么双方的局面就难免重蹈小米和乐视的覆辙。而且Uber目前以外资的身份存在,并且有一些漏洞,如果被对手紧咬不放,反而会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局面及以及无穷无尽的公关战、口水仗中。
2神州和Uber之间什么仇什么怨 神州为什么会选择Uber作为作为攻击性营销的对象?
一般而言,攻击性营销选择的对象是业内领头羊,通过攻击领头羊能够迅速获得巨大关注,同时将自家品牌与业界老大建立联系,无形中提升品牌档次。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5年第1季度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滴滴专车,以80.9%活跃用户覆盖率称霸专车市场,而Uber仅第三。滴滴专车覆盖了61个城市,Uber仅覆盖了9个城市。从数据来看,滴滴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那为什么神州绕开了第一,偏偏选了第三名呢?
一是滴滴的背后是腾讯阿里系,实力强大,而且神州和滴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州专车的背后是神州租车,联想控股是后者的最大股东之一。滴滴CEO的总裁柳青,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这样的关系让人不免加以联想。有消息称,不久前滴滴联系了不少互联网人士,转发他们雇写手所撰写的“黑文”,制造 Uber 的负面消息。事实上,神州专车针对的是较高端的市场,而Uber目前深耕低端市场,与神州租车的目标市场重合度并不高,但是与滴滴打车却是直接竞争对手关系。综合以上事实,相关人士猜测,这次神州的攻击背后有滴滴的影响。
二是Uber虽然不是领头羊,但是知名度高。Uber以外资身份进入专车市场,并且凭借Uber打船、世界阅读日联手Kindle等一系列本土化营销新花样迅速打响知名度,再加上一些与出租车司机冲突的新闻,让Uber在业界名声鹊起。
因此,从牌面上来看,捆绑Uber的风险低、收益高。但是神州专车却算漏了用户和舆论的力量。
而就在今日凌晨左右,神州专车又出新动作了。
以这样的道歉+广告的方式收尾,不知众人是否买账。
3攻击型营销,也可以吃相优雅 做得比较好的攻击型营销既能通过巧妙地打击对手来提高自己,也能在这样的“相爱相杀”中诞生许多趣味十足的创意广告。例如1984苹果讽刺IBM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史上的经典。
在一个漆黑、阴森的大厅中坐着无数的光头男人,他们观看着前方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幕,电视屏幕上一个貌似“大哥”的人正在声嘶力竭地讲话。此时一个身材健美、手握铁锤的女子冲进大厅,她按照扔铁饼的方式把铁锤掷向屏幕。电视屏幕应声而碎,大哥的影像烟消云散。随后字幕升起:On January 24th Apple Computer will introduce Macintosh. 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
这个名为“1984”的广告是根据乔治·奥威尔的《1984》为背景来制作的。小说给人一种压抑的、毫无希望的结尾。苹果广告中大哥指的就是1984中的Big Brother,屏幕类似小说中写到的电幕,光头男们看屏幕的场景也类似1984中介绍的两分钟仇恨仪式。
苹果公司借用1984的场景影射当时IBM对计算机行业的封闭统治,而随后出现的砸碎电幕的健美女性则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苹果Macintosh电脑。
又如黑莓的射杀苹果广告。
广告中黑莓化作一枚子弹射穿一个苹果,其含义不言而喻。
再如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的广告。
除此之外,自媒体人阑夕在其分析文章中还举出一个“吃相优雅”的攻击型营销例子:
广告要有格调,营销也请优雅。
完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本文标签:
上一篇:
房贷利率再创新低
下一篇:
金铲铲S6最强运营阵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深圳之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