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入牛津数学系女生谈姜萍
发布时间:06-19 发布者:rosham 点击:0次
最近,17岁的中专学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荣获第12名的成绩。“天才少女”姜萍的经历在网络上激起了广泛的讨论。然而,随着新闻的广泛传播,部分网友对姜萍的答题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对于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朱雯琪而言,这一情景是她非常熟知的。在朱雯琪的人生旅程中,她始终被誉为“天才少女”。她在15岁时接受了牛津大学的面试,16岁时进入牛津大学数学系学习。然而,在2020年以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专业硕士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时,她却遭受了网络的攻击。
▲朱雯琪出席了牛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仪式
朱雯琪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和时尚的打扮,这与大众对她的“学霸”形象大相径庭。当她把参加毕业典礼的视频上传到网络时,她也因此受到了众多网络大V的质疑。朱雯琪在摩根大通和高盛工作了几年之后,再一次回到了学校,并以两个奖学金的形式在牛津大学的数学系继续她的博士学业。
朱雯琪看到姜萍的新闻后感到非常激动,她在微博上为姜萍发声,说:“如果我现在不准备参加比赛,我可能都不会上榜。”朱雯琪向红星新闻透露,她真心希望姜萍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未来道路,不给她带来过多的压力。但她也表示,如果姜萍愿意,她愿意帮助她与牛津大学的教授取得联系,并希望与她在数学领域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
关于考试题目的难度问题:
某些难度甚至达到了博士研究生的标准
朱雯琪首先分享了她对全球数学竞赛题目难度的个人观点。朱雯琪向红星新闻透露,她是第一个发现这套数学试卷的人。她说:“这套试卷的难度相当高,我个人觉得,只有具备研究生或博一学生的资格,才能给出相对满意的答案。”
朱雯琪透露,当姜萍的新闻发布后,很多网友立刻在她的微博下方留言,认为朱雯琪和姜萍之间似乎有某种相似之处。“我当时也感到很惊讶,因为我不知道在网友的眼中,我们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相似之处。”朱雯琪虽然自视为一个普通的数学从业者,但她对姜萍的评价却相当高。她表示:“我认为姜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生,特别是在一场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中,作为一名中专学生,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非常了不起。”
然而,一些网友对姜萍的写作规范提出了疑虑,他们认为一个高水平的数学学者是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的,并据此推测姜萍的成绩可能存在造假行为。关于这一点,朱雯琪持有这样的观点:“每个人的书写风格都是独特的,不应该仅凭此来评判,我更倾向于相信数学考试是通过一刀一枪的方式取得的。”
▲当朱雯琪年仅15岁时,她在父亲(右边)的陪伴下前往牛津大学进行面试
关于可能的月度考试分数:
仅仅一个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确凿的证据
朱雯琪在接受红星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她也注意到了网络上对姜萍的各种质疑,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对这些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一些网友推测姜萍可能在数学月考中获得了总分150分,而姜萍获得了83分。这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质疑,他们认为如果考试的内容是关于圆锥曲线和排列组合这些基础数学概念,而姜萍都没有获得高分,那么她在高等数学考试中如何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关于这一点,朱雯琪明确表示,她首先无法确认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但在她的小学数学生涯中,她已经取得了45分的成绩,并在10岁那年选择了退学。“我并不是那种从一开始就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在我10岁退学后,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6年的全部课程。”
朱雯琪透露,她在年仅10岁半的时候就已经通过自我教育掌握了大学一年级的数学科目格拉朗日中值定理,并从那时起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在15岁时向牛津大学数学系提交了申请。仅仅一个月的数学考试成绩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确凿的证据。数学爱好者并不总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得高分。许多学生在学校可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只有当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独立完成数学题目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涉及“天才”的话题”:
在数学领域,“扫地僧”是最常见的角色”
朱雯琪向红星新闻探讨了数学为何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扫地僧”领域。她透露,当她目睹姜萍面对媒体的镜头,并了解到自己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全球第12名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怎么配?”,这恰好反映了一个数学爱好者的内心感受。”朱雯琪指出,那些真心热爱数学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陷入一种“心流”的状态,因此他们不太关心排名或分数,而是更多地专注于解析一道数学题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数学领域经常出现“扫地僧”的现象。”
朱雯琪指出,在数学这门学科里,真正的“天才”并不存在。这些所谓的“天才”,其实都源于对数学的深厚情感。正是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他们才被大众视为真正的“天才”,并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成为焦点”。她通过实例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作为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创始人,在获奖后并没有领取奖金、领取奖励或发行期刊。他是一位连邮费都负担不起的乡村教师,也是epsilon delta高数的创始人。尽管他当时创作完成后甚至没有资金投入期刊,但幸运的是,他寄出的信件得到了数学界重要人物的关注和认可。”朱雯琪提到,这群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这些人都是像“扫地僧”一样的存在,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生活简朴,不追求功利,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世界中,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从事数学真的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经历。我在本科时期主修数学,之后我又投身于金融行业多年。当我在高盛和摩根大通工作时,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我感到情绪崩溃时,我会选择做一道数学题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入一种深度的‘心流’状态,这样我的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不再流泪或感到抑郁。直到我准备入睡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充满了那道题,我在睡梦中也会思考,第二天我也会想起那道题,这种体验真的很神奇。”
朱雯琪表示,她在与姜萍的访谈中也观察到过相似的情况,她坚信,只有那些真心热爱数学的人,才会表达出这样的观点并理解这种状态,“因此,我对姜萍充满了信任。”
关于将来的展望:
我愿意协助她与牛津大学的教授取得联系
“我对这位小女孩的喜爱和期望真的非常高,不管她在决赛中的表现如何,或者她未来的数学成绩如何,我都不希望给她带来任何压力,只要她能独立发展,她绝对有潜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专家。”朱雯琪在她的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对姜萍获奖的观点,“我真心希望能够与她相识,并在数学领域找到合作的机会。”
朱雯琪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与姜萍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了解她对自己未来的看法。如果姜萍愿意,她也愿意协助她与牛津大学的教授取得联系。然而,她也明确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仅凭一场竞赛就能获得牛津大学的“破格录取”,她只是希望能为姜萍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标签:
上一篇:
关芝芝逆袭女霸总爽翻了
下一篇:
吴清:财务造假绝不是罚酒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