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都“吃皮”吗
发布时间:07-05 发布者:台海网 点击:0次
●回家的味道是甜蜜的
●回家的味道是爸妈的唠叨
●回家的味道是饭菜香
台海网1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叶晓菲/文 陈巧思/图)一碟三杯鸡、一碗胡辣汤、一根大葱……这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已经幻化为乡愁的一部分。
贾平凹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喜欢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觉里会留下深深的烙印。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时,就会唤醒你对家乡、对家人、对亲情的无尽回忆。因为与最初的滋味相伴的,是难忘的欢乐时光,是关乎一种温暖而稳定的感觉。
春节即将来临,“新厦门人”总会奔赴四面八方回到家乡,一路辛苦的目的,不仅是和亲人团聚,还有就是坐下来,吃一顿亲人做的饭菜。因为无论你走得多远,你把味蕾都带在身体里、灵魂中。
厦门的今天,包含着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汗水。海峡导报社向建设者们致敬,并挑选了在厦人数较多的四个省——江西、四川、河南、贵州作为代表,向建设者们送上厦门特色伴手礼,致以新春佳节的衷心问候。
一道三杯鸡接起赣台缘
● 吴太俊(江西赣州)
三杯鸡
每年从厦门回家过年,吴太俊都要问家里人:“鸡买好了吗?”
来厦打工之前,吴太俊就听老乡说,“厦门人流行吃咱们老家的三杯鸡,过来了你就知道”。
乐呵呵的他到了厦门以后,发现街头巷尾果然有很多人爱吃三杯鸡。只不过厦门餐厅里的三杯鸡不是赣州的,而打的是台湾的特色。
“这算闽台合作,还算赣台合作?”老吴对版权所有,耿耿于怀。三杯鸡是江西省地方传统名菜,相传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
赣州民间传说,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在一位江西狱卒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这位狱卒把老婆婆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从容就义。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江西赣州特产的三黄鸡做原料,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江西三杯鸡了。
江西三杯鸡色泽酱红、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随着清初客家人南迁,三杯鸡传到了台湾岛,台湾的客家人对它进行了小改造。
吴太俊说,老家过年很多人都吃三杯鸡。皮和肉可以轻松脱骨,但鸡肉的口感依旧嫩滑。“这是一道弘扬民族气节的菜肴。”这个来厦打工的赣州汉子骄傲地说。
水粉百吃不厌是儿时的记忆
● 陈建标(江西上饶)
上饶米粉
准备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江西上饶人陈建标,来厦打工,被人问得最多的关于家乡的话题,就是福建人耳熟能详的“上饶鸡腿”。
陈建标说,上饶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突然蹦出个“上饶鸡腿”来。“上饶鸡腿之所以出名,就是过去火车餐太难吃啦,好不容易停到一个大站,看到小贩有香喷喷的鸡腿卖,而且才几块钱,大家就会很兴奋地买上一只充饥,然后就记住它的名字啦——上饶鸡腿!”
过年回家,陈建标心心念念的是老家的米粉。他说,跟福建的米粉不同,上饶人吃米粉很有讲究,他们从来不吃晒干的米粉,而是要吃当天用米刚榨出来的新鲜米粉,这种米粉又叫做水粉。“条件限制了,所以没办法在厦门自己做。”
陈建标说老家是个被称为粉的城市,水粉百吃不厌,花样翻新。“早餐吃,午餐晚餐也吃,生日的时候吃,过年的时候还吃。”陈建标笑着说,米粉,是儿时的记忆,每个春节,许多游子归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碗家乡的粉。各种米粉店,遍布街头小巷。拌粉、煮粉、烫粉、炒粉,烧法多样;羊肉粉、猪肝粉、大排粉、肥肠粉、牛肉粉、三鲜粉、雪菜粉,品种齐全,随到随食。基础的调料配上一勺猪油、一勺榨菜、一勺葱,看似简单的猪油拌粉味道或许没有那么惊艳,可是熟悉的味道总能让人难以忘怀。“厦门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好吃的上饶米粉。”老陈归心似箭。
一道麻辣牛肉全家人都爱吃
● 李彬武(江西迎都)
麻辣牛肉
李彬武,57岁,江西迎都,刚来厦门一年。“子女不希望我在家干重活,我便跟他们来到了厦门。”老李算得上是这工地中的“高龄工人”。“车票还没买,等这个工程搞完了,我再回家过年。”老李指了指眼前即将完工的项目说。据他介绍,因为结束工期无法确定,好在是邻省,到时候搭顺风车便能回家。
“我们那本地黄牛肉,放点辣椒炒,很下饭!”老李腼腆地说。“牛肉还是要去我们老家那吃,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都是自家黄牛。”老李侃侃而谈。老李从前在家种田,自己会养些黄牛,农忙时,这些黄牛需要帮忙犁田。这些牛都是吃青草长大,不像城里的牛肉都是“快速生长”,口感自然也比不上老家牛肉。“我不会做,只会吃!”老李笑了笑。
对于老李一家,年夜饭少不了一道麻辣牛肉,全家人都爱吃。
老李感慨,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家黄牛的工作被机械代替,养黄牛的人也少了,在厦门更是难以看见黄牛。在工地干活的老李,时常也会想起带着他家黄牛犁田的日子。
由于厦门饮食偏清淡,老李总是随身携带一罐“辣酱”,往菜中加些辣酱才好下饭。第一次出来,老李似乎对老家还有些难以割舍,觉得还是老家呆着舒服。老李坦言,因为子女希望自己留在厦门,所以年后还会来厦门,会顺带些老家的特产来厦门。
白萝卜炖山羊肉吃上一口暖身子
● 陈军(江西九江)
白萝卜炖山羊肉
陈军,江西九江人,算上今年,他来厦门三年了。今年33岁的陈军,家中的孩子已经8岁了。“很久没回家了,挺想孩子的!”想到月底便能回家,陈军乐滋滋地笑了。
“那当然是老家的白萝卜炖山羊肉!”当导报记者询问最想念的一道家乡菜时,陈军脱口而出。随后,他很认真地跟导报记者分享了他们老家的山羊肉跟这边的羊肉不太一样。“我们那的山羊可是十分精瘦,爬陡崖易如反掌,它们最喜欢吃崖壁上的那些野草野花,那应该是它们的美食。”饲养它们很简单,只需要给它们投食一些豆饼,“算是一种饲料吧!”陈军耐心地向导报记者解释。
“过年了,我们就拿些山羊肉,加点儿药材炖,整锅熟了后,那味道,几十米外都能闻到香味。”陈军抿了抿嘴继续介绍,“回家吃上一口,去乏暖胃,肉香味笼罩着整个人,想起小时候爬过的山山水水。天气再冷,一口羊肉就能暖身子!”
陈军说,白萝卜炖山羊肉对于萝卜的要求也是“很高”,那需是九江的白萝卜才好吃,“挑块头大、嘎嘣脆的白萝卜,放在羊肉锅里一起慢炖。老人说吃了白萝卜炖山羊肉后,膝盖便不再惧怕九江的寒气”。他还表示,自己平时都在工地高空塔吊作业的,冬天里寒风袭人,便会非常想念老家的白萝卜炖山羊肉,若能吃上一碗熟悉的家乡味,就像回到了家。 的确,家乡的味道总是令人魂牵梦萦,无论酸甜苦辣咸,都会深深地铭刻在味蕾的记忆当中。
本文标签:
上一篇:
陈泽杯正式开启报名
下一篇:
宋雨琦条形码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