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
发布时间:07-09 发布者:叮当派好习惯 点击:0次
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从出生到长大,人会有哪些难忘的“第一次”呢?
第一次啼哭、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迷茫、第一次上班、第一次步入婚姻的殿堂、第一次成为父母……
《人间世》导演秦博再次带领团队,通过蹲守拍摄,记录下对于普通人来说,12个最重要的人生“第一次”。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延续《人间世》的细腻,却没有《人间世》的悲情,整体的风格非常地温暖感人。
当一个个鲜活又渺小的人物被层层剖析开,我们不禁重新思考,原来我们就是在这样偷偷成长起来的。
目前,这部纪录片在央视、B站、腾讯等都可以免费观看,已经上线 5 集,豆瓣评分9.2,B站评分9.8。
看完每一集,犹如看见了那时候的自己。
第一次,和这个世界见面
“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产房里传来婴儿的阵阵啼哭,走廊里的家属们焦急又幸福的神情。
一切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因为二胎政策开放,很多家庭都希望能再有一个孩子。
妇产科医院中,正等待着另一个新生命到来的吴丽辉,也是这样想的。
她说:“最好生个小姑娘,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凑个‘好’字。”
但美好憧憬的前提,是要熬过眼前的这道坎。
顺产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开指。
在分娩前,为了让胎儿能够顺利娩出,宫颈口会逐渐从1cm开到10cm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十指全开。
等待进入生产状态的那段时间,吴丽辉一开始还能忍,过了一会就痛得不行,只能靠拍打墙壁撑过去。
她不停地询问助产护士,打无痛的时间了吗?
但护士回答:还不可以,没到两指。
要知道,这种麻醉分娩镇痛,在全国的开展率也不到20%,没打无痛的准妈妈们又是如何熬到十指全开的呢?
即使上了无痛,吴丽辉还是非常煎熬,她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不停地哈气,使劲向下,才能将孩子分娩到体外。
“每一次子宫的收缩,都是吹响生命的号角。”
终于,护士抱出一个小宝宝,“出来了出来了!是妹妹!”
“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宝贝,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导演在这一集记录了4个孩子的出生故事,平凡却动人。
有妈妈说,陪女儿看完了这一集,戏精的女儿扮演起了妈妈生宝宝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还告诉妈妈:
“妈妈,我以后一定乖乖听你的话,不惹你生气。”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满心期待拼尽全力,才终于进入这个人世间的。
其实,凭着这股过命的交情,无论孩子长大后怎么样,我们都会无条件守护、相信、支持自己的孩子。
第一次,离开父母去上学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走进小学的场景吗?
全国幼儿园一开学,门口就集体上演一场“妈妈不要离开我的催泪大戏。”
有的孩子在教室里嘶吼、大叫,哭到鼻子吹泡泡,甚至狂奔出门口,老师也拦不住,扯住妈妈的衣服和手,不让妈妈走。
这一幕幕看得父母也跟着流泪,但却不得不忍心放手。
因为孩子要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得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
3年后,他们长大了。
有的孩子书包里装着一根葱,有的塞着一包方便面,他们带着父母的期望踏进了小学的校门。
左左刚上一年级,他非常看重老师发给自己的小星星。
有一次上课身体不舒服,他趴在桌子上死活不愿请假回家。他说:怕弟弟得的星星比自己多。
在杨浦小学上学的郭雨晴,就没有这么乖巧了。她跟采访的记者说,不喜欢爸爸妈妈。
当问起原因时,她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妈妈的唠叨:
“来,让我们做这个作业,好,再来做作业,然后弹钢琴...我要被她(搞得)疯掉了都要。”
在另一边给孩子收拾房间的妈妈很无奈,她觉得自己才是要疯的那个:“整天跟在她后面处理麻烦,她连一张纸都看不好。”
就这样,曾经爱哭的黏人鬼,长成了让妈妈崩溃的“小恶魔”。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的一段采访,这些小大人们语出惊人。
问:“开学第一天没有哭,为什么这么坚强?”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你就大步的 ,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的往幼儿园里面走 ,这就是勇敢。”
问:“为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她呢?”
小柚子天真地回答:“因为她叫‘曹66’呀。”尽管“曹66”这个小女孩最好的朋友并不是自己。
问:“以后长大想做什么?”
“就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爸爸,保护家庭,挣钱,就这些,我觉得很好。”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让人哭笑不得的童言童语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
第一次,品味成长的孤独和迷茫
一些乡村中学的校长,把诗歌课变成了必修课,他们打算用诗歌来帮助这群安静的孩子传递心事。
别看小锁个头跟小学生似的,其实他已经12岁了。
在家,他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头牛,今年他就要离开家里,去寄宿中学上初中。
小锁的第一堂诗歌课是秋天,他什么也没写出来,但他心中的锁正在悄悄打开。
一次放假回家,小锁牵着水牛,独自走进大山,那天他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歌: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 绿色的风
它拂绿了 山林树木
烫金了 我的小牛
亲吻了 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 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 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秘密藏进了诗歌,但小锁却无法将这首诗歌,读给自己的阿爸听。
因为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打工,这里的大人都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小锁的同学,12岁的穆庆云,在两年前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
她的爸爸8年前因为车祸去世,她的妈妈为了还债,供两个女儿读书,去了广东打工,她的姐姐上了大学。
放学后,她需要自己去菜场买菜,然后做菜做饭,一个人吃饭。
夜里做完作业,和妈妈视频对话时,她第一次念出了自己的诗歌: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虽然诗中没出现过一个“想念”,但电话一头的妈妈却听懂了女儿的心事。
妈妈哭着安慰女儿:“女儿,真的对不起,你原谅妈妈好吗?”
其实,不只是乡村留守的孩子们,城市中的孩子也一样会遇到成长中的孤独和烦恼。
家长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敞开心扉地沟通,也很少细致地探究孩子的心中的想法。
青春期的孩子们,心事越来越多,没有父母陪伴与理解,偷偷成长的阵痛更是煎熬。
没有诗歌的孩子,又要如何表达自己的迷茫与孤独呢?
守护人生的第一次,陪伴孩子悄悄长大
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拍出了中国人真实的“一生图鉴”。
从出生,上学,进城,结婚,到买房,相守,退休,养老,遗嘱.......
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这样,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历。
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
孩子好像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长大。
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心事;
可能会慢慢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希望那个时候,父母们不要太过失落。
因为孩子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早早有了自我意识,恰恰说明,我们对孩子的爱深情却又恰到好处。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在《目送》中这样写到: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句话读起来让人伤感,但父母和子女的缘分,本就是这样。
做父母,其实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终将会越来越“忙”,我们也终将会在孩子的人生中退场。
所以,趁着孩子尚未长大,趁着你我还在“有效期”内,陪伴孩子悄悄长大!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叮当派好习惯的文章,记得在下方点 赞、收藏、转 发哦!也欢迎您留下对上文内容的看法。
END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乌克兰首都基辅突遭导弹袭击
下一篇:
什么是垸